据中钢协统计,2011年1-10月,5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利润率下降至2.99%;到了11月,全行业开始亏损,而且是新世纪以来的首次亏损。今年一季度亏损达到10.34亿元。 自去年8月以来,钢铁行业的PMI指数基本呈持续回落的态势。往年已形成惯例的春节后市场的启动,今年也明显滞后,并且状况至今未见好转。成本难降,价格难涨,出口难增,已成为国内钢铁市场运行的基本特点。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盛志诚认为,目前钢铁业仍未走出向下调整的区间,钢价短期内难现向上拐点。 由暴利走向微利、由微利走向亏损,钢铁行业经历的巨变,前后不过5年时间。有分析说这意味着国家4万亿元投资的红利已经耗尽。 沙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分析说,受内需增长下行、企业经营风险上升、生产成本仍然较大、供求严重失衡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共同影响,今年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相比,钢铁行业受到的冲击和影响可能更大、更为持久。 抗跌耐寒民企胜出一筹 和国企一样,民企总体上也进入了下滑通道。2011年,重点民营企业实现利税491.24亿元,同比减少6.5%;实现利润310亿元,同比减少11.20%,销售收入利润率2.7%。 最大的民营钢企沙钢集团,盈利也从2010年的124亿元下滑到2011年的64亿元。 兴业证券去年10月份发布调查指出,民营企业的赢利状况明显低于上半年,吨钢赢利仅能保持微利状态。 虽然严寒天气对谁都一样,但冷暖感受还是有所差别。在这次衰退中,民营钢铁企业大都没有国企那么惨,效益要好于行业平均水平。 统计显示,大部分国营钢铁企业利润率低于2.99%这一水平,而大部分民营企业利润率则高于这一水平。销售利润率超过5%的企业有6家,分别是津西、新武安、纵横钢铁、包钢、宝钢和中信泰富,民营钢厂所占比重过半。其中,河北纵横钢铁集团利润率达到8.34%,超过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利润率 5.99%的水平。 沙钢在钢产量、销售收入保持全国同行第五名的情况下,利润却位居第三。 在这次钢市低谷中,虽然据传有多年来从未亏损过的大型民营钢铁企业也开始亏损,但亏损最严重的多是国有大企业,而且是规模越大亏得越多;其次,民企主打的建材衰退相对滞后,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民企的困难。 中钢协有关人士表示,按目前的钢价,60%的钢铁企业都亏损,但民营企业可能还有赢利空间。 自2010年以来,建筑业在大规模投资刺激的推动下表现强劲,主要生产建筑钢材小型钢企的利润高于大多数国有钢铁企业,产能的扩张速度也远远快于国企。2011年,非国有钢企的产量同比增长40%,而国有钢企同比增长3.5%。 根据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统计和测算,2011年我国民营钢铁企业产钢31847万吨,占全国钢产量比例46.6%,比上年提高17.23%;产钢材含重复加工52870万吨,同占全国钢材产量比例60%,比上年提高19.59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