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山陶瓷产业转移改变产业格局
大约从2006年开始了佛山陶瓷产业转移,这次佛山陶瓷产业转移是历史上最大的陶瓷产业转移,其政治经济背景主要是:地方政府在“十一五”期间节能减排的压力;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国家过渡救市导致投资过热,房地产火爆,陶瓷砖市场需求大增,陶企全线扩张;内地发展经济积极优惠招商。以佛山陶瓷产业转移为核心的这一轮产业扩张,直接导致了建陶产业的全国遍地开花,主要以长江流域的江西、湖南、湖北等地为主,同时也涉及到东北的法库、河南的鹤壁、内蒙的鄂尔多斯等地,这一轮陶瓷产业转移是一轮典型的扩张转移、产业全面再布局转移,内涵是成本最低化,利益最大化,同时还有部分顺势圈地的概念。
高峰时期是2008年与2009年,这一轮产业转移扩张,使我国的陶瓷砖产量在“十一五”期间从2005年的35亿平方米发展到2010年的75.78亿平方米,整整翻了一番,这一轮产业转移实际上是一轮全国范围的产业大转移扩张,福建陶瓷、山东陶瓷等都加入了这一轮转移扩张行列。佛山市政府及淄博市政府“整治提升”陶瓷产业的态度与做法,大大加速了这一轮陶瓷产业转移的进度,佛山市陶企由开始的300多家到现在仅剩62家。
经过这一轮建陶产业转移扩张,全国新兴建陶产业基地不断兴起,全国形成了具有规模的建陶产业基地超过30个,建陶产品制造区域化与产品销售市场区域化的特征全面形成。这一轮全国范围内的陶瓷产业转移、扩张、重新布局带动了全国建陶产业的均衡发展,加速了各产区产品的品质进步与品牌提升,并因此形成了我国建陶产业的新格局,推动了我国建陶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。
建陶产业新格局──遍地开花、适当布局
中国建陶产业遍地开花,适当布局的产业新格局,起初(在2010年之前),并没有撼动九十年代形成的建陶四大产区(广东、山东、福建、四川)的地位,但进入2011年,这种格局终于被打破了。根据2011年年底(12月30日)发布的《全国瓷砖产能报告》,江西省陶企每天生产制造陶瓷砖的产能达到331.61万平方米,超过四川省250.95万平方米,第一次成为全国第四大陶瓷砖产区。